邢德芳① 袁 騰② 丁大偉② 徐天偉③ 孫國強②*
(①山東省萊陽市團旺畜牧獸醫站 265217 ②青島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山東 青島③山東省煙臺市荷牧園牧業有限責任公司 山東 萊陽)
摘要: 本試驗旨在研究牛至油和稀土不同添加組合對奶牛氮排泄的影響。選取年齡、體重、產奶量及泌乳期相近、體況良好的荷斯坦牛40頭,隨機分為10組,每組4頭。對照組(C組)飼喂基礎飼糧,試驗組在基礎飼糧中添加不同水平組合的牛至油和稀土,其中牛至油設3個水平,分別為11.5、13、14.5g/(d·頭);稀土也設3個水平,分別為20、23、26g/(d·頭),共組成低低、低中、低高、中低、中中、中高、高低、高中、高高9個試驗組。預試期15d,正試期60d。結果表明:各試驗組奶牛氮排泄均極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低低和中低2個試驗組極顯著低于其余試驗組(P<0.01),而這2個試驗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由此可見,在本試驗條件下,低低組,即牛至油11.5g/(d·頭)與稀土20g/(d·頭)為最佳添加組合。
關鍵詞: 牛至油 稀土 氮排泄
中圖分類號:S816.7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7-1733(2020)06-0009-03
奶牛糞尿中大量的氮素被直接排放到環境中,這不僅造成了蛋白質資源的浪費,還加劇了環境的污染[1]。通過添加瘤胃發酵調控劑提高奶牛對飼料特別是蛋白質飼料的利用率,不論對于提高奶牛產奶性能還是降低氮排泄減少環境污染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牛至油和稀土都是新型的瘤胃發酵調控劑,研究表明在奶牛飼糧中分別添加牛至油和稀土都能顯著降低奶牛氮排泄[1, 2];有關牛至油和稀土單獨添加對奶牛產奶性能等方面影響的研究報道已不鮮見,但是尚未見牛至油和稀土組合添加對奶牛氮排泄影響的研究報道,本試驗擬就不同水平的牛至油和稀土組合添加對奶牛氮排泄的影響進行探討,以期尋找最適宜的組合,同時也為牛至油和稀土聯合應用于奶牛生產提供理論支持。
————————————————————————————————————————
基金項目: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牛產業創新團隊(SDAIT-09-08)
*通訊作者
[5] 楊金麗, 喻永福, 王娟等. 雞奇異變形桿菌的分離鑒定及藥敏分析[J]. 上海畜牧獸醫通訊, 2013(4): 31-32.
[6] 崔國林, 鐘世勛, 楊世發等. 山羊奇異變形桿菌分離鑒定及其16S-23S rRNA ISR序列RFLP分析[J]. 畜牧獸醫學報, 2013, 44(6): 919-924.
[7]
Stackebrandt E, Ebers J. Taxonomic parameters revisited:tarnished gold
standards[J]. Microbiology Today, 2006, 33(4):152-155.
[8] Edgar,
Robert C. UPARSE: highly accurate OTU sequences from microbial amplicon
reads[J]. Nature methods,2013, 10(10): 996-998.
(收稿日期:2020–03–20)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本試驗所用牛至油購自青島潤博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白色粉末狀物質,其中牛至油含量≥10%,水分含量≤12%;所用稀土購自徐州英美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分含量為有機稀土(ReC6O7H8·3H2O)≥36%,其中鉛(Pb)≤0.002%,砷(As)≤0.005%。
1.2 試驗設計
本試驗選取年齡、胎次、體重、產奶量及泌乳期相近的體況良好的健康荷斯坦奶牛40頭,隨機分為10組,1個對照組和9個試驗組,每組4頭。對照組飼喂基礎日糧(TMR),各試驗組在基礎日糧(TMR)中添加不同添加水平組合的牛至油和稀土,牛至油設低、中、高3個水平,分別為11.5、13和14.5g/(d·頭);稀土也設低、中、高3個水平,分別為20、23和26g/d·頭),共組成9個不同水平的組合,試驗設計方案列于表1。每天從每頭奶牛飼糧中預留出0.5kg麩皮作為載體,將預留的0.5kg麩皮與牛至油和稀土混勻后,平均分成兩份,分2次/d隨TMR飼喂。試驗地點為煙臺市荷牧園牧業有限責任公司(萊陽)。
1.3 飼養管理
試驗牛采用分欄散養,自由采食、自由飲水和自由運動,整個試驗期共75d,其中預試期為15d,正試期為60d。試驗牛每日使用荷蘭進口的SAC全自動擠奶器擠奶3次(4:00、12:00、18:00),每日使用牽引式TMR攪拌車加料2次(4:30、18:30),每日確保有20h以上的時間奶牛能夠接觸到TMR以保證其自由采食,按常規對試驗牛進行驅蟲、光照及其它管理。
1.4 采食量、產奶量測定
預試期的第1、5、9、13天記錄采食量,每次連續記錄3d
TMR投料量及剩料量,據此計算出每頭試驗牛在預試期內的平均采食量。正試期的記錄時間為第1、10、20、30、40、50、58天,記錄方法同預試期。采用荷蘭進口的SAC全自動擠奶器擠奶,擠奶時自動顯示奶量。在預試期和正試期期間,每隔5d記錄1次試驗牛產奶量,每次連續記錄3d,取3d產奶量的平均值。
1.5 飼料樣和糞樣的采集與指標測定
預試期第1天、正試期第28天、第58天時連續收集3d試驗牛飼料樣和糞樣。飼料樣采用五點取樣法收集,收集的飼料樣放入65℃烘箱中烘干、粉碎待用。糞樣采集采用直腸采糞法,通過4N鹽酸不溶灰分法結合采食量測定奶牛的日排糞量,采集的糞樣加硫酸進行固氮,硫酸濃度為10%,每100g樣品中加25ml硫酸,并于-20℃冷凍保存。樣品中干物質和粗蛋白質的測定分別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6435-2006)[3]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6432-2018)[4]。
1.6 尿樣采集與指標測定
參照朱雯[5]點收尿法,結合人工接尿和膀胱取尿收集尿液。尿樣采集時間為預試期前3d、正試期第28、29、30、58、59、60天。尿樣中加入濃度為10%的硫酸調整pH,使pH<3,-20℃保存。使用KjeltecTM8200凱氏定氮儀(丹麥FOSS)測定尿氮含量,使用苦味酸比色法、UV-1800PC分光光度計(上海MAPADA)測定尿肌酐含量,參照Valadares等[6]的方法,以尿肌酐(每頭牛每天1kg體重排出約29mg)標記測定奶牛的排尿量。試劑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1.7 氮代謝指標的計算
糞氮(g/d)=日排糞量×糞中CP含量×0.16;尿氮(g/d)=每日排尿量×尿中氮含量;氮總排泄量(g/d)=糞氮+尿氮;氮表觀消化率(%)=[(食入氮-糞氮)/食入氮]×100。
1.8 數據處理
使用Excel2010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初步處理,使用SPSS20.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Duncan氏法多重比較檢驗組間差異顯著性,以P<0.05和P<0.01分別表示差異顯著和差異極顯著,結果以平均值±標準誤表示。
2 結果與分析
由表2可知,各試驗組奶牛氮排泄均極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低低和中低2個試驗組極顯著低于其余試驗組(P<0.01),而這2個試驗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尤以低低組的提高幅度最大,為19.23%,且低低組用材料最少成本最低。
注:同列數據,肩標不同的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不同的大寫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同或無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
3 討論
牛至油不僅能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長和繁殖,而且有助于正常菌群的構建,增加瘤胃內容物的含量,延長營養物質在消化道中停留的時間,促進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有助于提高可消化氮、氮沉積和氮表觀消化率[7]。在奶牛的飼糧中添加牛至油,有助于延長營養物質,特別是蛋白質在消化道的停留時間,使營養物質得到充分的吸收[8]
。經脫氨基作用產生的氨氮(NH3-N)是飼糧蛋白質在瘤胃中的降解產物之一,也是瘤胃微生物生長所需的主要氮源。林波等[9]認為瘤胃內的脫氨基作用是由兩種不同的細菌主導的,其中一類數量巨大,包括瘤胃內的一些主要菌群,但是每種細菌的脫氨基作用并不高;第二類種群數量較少,但每種細菌均具有較強的脫氨基活性和特異性,統稱為高效產氨菌。瘤胃原蟲具有較強的脫氨基能力,卻不能利用NH3-N進行生長繁殖,原蟲被認為是瘤胃內NH3-N凈產生微生物,因此驅除原蟲可以降低NH3-N的濃度,提高瘤胃的氮存留率[10]。Benchaar等[11]在植物精油調控瘤胃發酵的研究中指出,植物精油降低氨氮(NH3-N)濃度的重要原因在于抑制了瘤胃產氨菌。植物精油在瘤胃內主要抑制瘤胃原蟲和高效產氨菌,而這兩種微生物均是瘤胃內氨氮(NH3-N)產生的主要微生物[9]。業內通曉牛至油是畜牧生產中常用的植物精油之一。張凱祥等[1]報道在奶牛飼糧中添加適量牛至油,可顯著提高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產量。能提高瘤胃微生物蛋白產量,必然是通過提高瘤胃微生物利用NH3-N合成微生物蛋白的速度和能力的結果,因此氮排泄的降低也是必然的結果。吳丹丹等[2]報道飼喂稀土后奶牛糞尿中的氮含量降低,氮素排泄量降低,氮的有效利用提高。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認為是由于稀土能提高瘤胃微生物利用NH3-N合成微生物蛋白的速度和能力,減少了瘤胃NH3-N的損失,從而減少了氮的排泄量[2]。牛至油既能抑制瘤胃原蟲和產氨菌降低瘤胃NH3-N濃度又能促進瘤胃微生物利用NH3-N合成微生物蛋白,加之稀土同樣也能促進瘤胃微生物利用NH3-N合成微生物蛋白,即牛至油和稀土都能提高氮素利用率,因此本試驗在奶牛飼糧中組合添加牛至油和稀土較大幅度地降低了奶牛氮排泄。
4 結論
牛至油與稀土組合添加能降低奶牛氮排泄,在本試驗條件下,低低組,即牛至油11.5g/(d·頭)與稀土20g/(d·頭)為最佳添加組合。
參考文獻
[1] 張凱祥, 邢德芳, 高許雷等. 牛至油對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產量、產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響[J]. 動物營養學報, 2018, 30(5): 1902-1910.
[2] 吳丹丹, 程志偉, 李金林等. 稀土對奶牛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奶牛產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響[J]. 中國畜牧雜志, 2016, 52(15): 42-47.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GB/T6435-2006飼料中水分和其他揮發性物質含量的測定[S].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7.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GB/T6432-2018飼料中粗蛋白測定方法
[S].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18.
[5] 朱雯. 粗料來源對奶牛乳蛋白前體物生成與生產性能的影響與機制研究[D]. 浙江大學: 杭州, 2013.
[6]
Valadares R F D, Broderick G A, Valadares F SV, etal.Effect of
replacing alfalfa silage with high moisture corn on ruminal protein
synthesis estimated from excretion of total purinederivatives[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1999, 82(12):2686-2696.
[7] Manzanilla E G,
Perez J F, Martin M, etal. Effect of plant extracts and formic acid on
the intestinal equilibrium of earlyweaned pigs[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004, 82(11):3210-3218.
[8] 韓飛, 李瑾, 潘悄悄等. 新型天然植物抗生素牛至油的研究進展[J]. 中國新藥雜志, 2015, 24(3): 303-307.
[9] 林波, 紀苗苗, 梁權等. 肉桂油和牛至油及其主要成分對體外瘤胃發酵和甲烷產生的影響[J]. 中國獸醫學報, 2011, 31(2): 279-282+287.
[10]Mcintosh
F M, Williams P, Losa R, et al.Effects of essential oils on ruminal
microorganisms andtheir proteinmetabolism [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3,69(8): 5011-5014.
[11] Benchaar C, Calsamiglia
S.A review of plant-derived essential oils in ruminant nutrition and
production[J].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145(1): 209-228.
(收稿日期:2020–02–26)